中国企业有望将在真正意义上崛起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在信息化的影响下,现在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新趋势已是全球共识。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向好势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把制造业升级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新的竞争,而工业互联网则被认为是夺取这场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现在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近期中国企业尤其接收到了这种信息,信息决定判断,形成动力,促进行动。
中国智造势在必行的前提已经具备
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率先推出predix平台,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风靡全球的起点;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至此,工业互联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股工业自动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革新热潮,令各大企业纷纷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与工业机器人,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市场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使用的专门传感器预计超过300亿件;工业互联网接入机器设备数量将爆炸式增长,2015年接入规模为26亿件,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亿件,实现高达25%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中国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2.5%,未来1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1.3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各行业企业纷纷布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融资事件超过170起,融资额约为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云化发展。
自给自足或产业赋能,众家各有所长
e-works粗略统计,截止2018年3月,能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国内外厂商已经超过150家,耳熟能详且能直接说出名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下30家。梳理国内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可以发现有三条分支在其中盘绕,一是航天科工、海尔等为代表的制造业翘楚正在自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二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三是用友、浪潮等既有传统企业服务基础,又有互联网创新基因的it企业。
以航天科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企业,其优势是本身就是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流程轻车熟路,其打造的工业云平台更多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在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往往缺乏互联网基因,云计算技术底子薄弱,更多时候是从自身的制造需求出发,以自给自足为主。
相比传统制造企业,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部署,其背后的主线是,发挥在互联网、云计算上的沉淀和积累优势,将在消费云领域积攒下来的计算能力和经验,结合工业制造业的特点去赋能和共建。除了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云平台的搭建还需要专业、全面的工业知识做支撑,并能深刻理解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但这些并不是阿里和腾讯所擅长的,因此,阿里和腾讯为制造业赋能还有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
与此不同的是,用友和浪潮都长期专注于企业市场,拥有30多年的企业市场经验和庞大的客户基础。它们熟悉制造业应用场景,能够对制造业的问题需求及时发现解决,进行个性化定制,并依托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的生态体系,将经验进行推广复制,为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而这正是阿里、腾讯所欠缺的。
如何解决转型升级多歧路,中小企业落地难的问题
大型传统制造业可以靠着深厚的底蕴与资本在这条工业互联网之路上多快好省地发展,而尽管很多中小企业都有非常明确又迫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但是由于多数工业互联网产品前期投入资金高,后期信息化设备维护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它们很难自我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想要打造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不是简单复制和模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就可行的。在成本上必须与其承受能力相符,尤其是在软硬件、人力资源、运营维护等方面,另外,在应用支付、使用和维护方面。要快速、灵活、便捷,允许中小企业根据现实情况变化而灵活选择,全程通过互联网完成。
由此可见,中小型企业在工业互联网这条路上可谓是前路艰险。现在多数中小企业仍停留在纸质管理,信息化系统缺失的状况下,从而导致生产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物流、仓库管理效率低下。对于中国众多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任何一家厂商都无法独自完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这需要整个生态的参与。
百舸争流在所难免,携手必能共赢未来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物联网和工业云平台相融合的产物,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全落地仍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生态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风口”,2018年的跑马圈地正愈演愈烈。尽管一场“腥风血雨”的竞争在所难免,然而它的长足发展,既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也需要众多工业厂商的协助,并非只凭一家就可立足,最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平台才能走得更远,活得更长。
正如马云所言,未来全球既要有竞争,更要有合作,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同样也离不开中国,数字技术要完善全人类的解决方案。现今,全球工业互联网呈现出协同、竞合发展的格局。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涵盖了主要工业大国以及龙头企业,通过与日本、法国类似体系对接向全球延伸,并吸引了华为、中国电信和信通院等中国企业、机构加入。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表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尽管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与美、德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却有着巨大的转型升级潜能。此外,我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ict产业体系,不少领域已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互联网发展迅猛,业务创新非常活跃,在消费端涌现出了大量新模式新业态。两者的融合创新将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突破口。
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应用将更多元
现在工业互联网及其平台的发展仍属于探索阶段。平台大多处于投入期,交易成本高,交易标准化、安全保障、用户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尚未展开或刚刚起步。当前涌现的几类典型应用有以下几种:和利时和航天云网以装备和自动化企业用来集成数据,并将工业知识软件化利用;一些消费品制造企业用来对接用户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汇聚产业资源,实现应用创新;用友这类软件企业,集成大数据实现智能分析服务,设计软件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迭代升级等;华为、浪潮、寄云科技等具备输出大数据、云计算或设备连接的能力ict企业,由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场景开展延伸服务。
工业互联网的参与主体很多,每一类主体都可以从工业互联网中受益。发展工业互联网,既能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促使工业企业管理运营和决策优化,又可为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生产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降低,也能为ict企业创造更广阔的业务场景与市场空间,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整个行业仍有不少问题需要重视并突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面临着精细化客户导向的缺失,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生态,难以形成资源汇聚效应等问题。所幸制造业的多元化特性并没有让彼此之间拉开多大的距离,在数据、算法、场景三者的有机融合中,多元化的应用为未来潜藏了各种可能性。
据工信部透露,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初步形成,有望建成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的企业级平台,并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推动30万家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届时,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将更多地体现在捕捉消费者需求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上,这对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将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以富士康速度前进,将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胜利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世界。可以说谁抢先抓住历史机遇,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未来中国能否全面实现智能制造,很大程度上将由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决定。实际上全球工业互联网离成熟还早。现今很多人也看到了工业互联网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是因为工业互联网任何一点点进步,都能为工业经济带来飞速发展。
未来真正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将比现在要普遍高效得多。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工业互联网的机遇在前,不能再有任何迟疑和懈怠。坚持开放创新,在深谋远虑中实事求是的剖析自我,以互利共赢的思维发展高效的应用模式,将专利与人才牢牢把握,必将实现弯道超车,与美国、德国三足鼎立,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三极。
(文/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