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7年,房企在规模化竞赛中加速奔跑,各家土储也按下快进键为梦想插上翅膀,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形成已渐行渐近。
碧桂园拿地金额一骑绝尘,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紧追不舍;长三角仍为最抢眼城市群,企业数量与成交金额均为首位;成渝二城亮眼,拿地金额同比增长均突破50%。
从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万科、保利、恒大、中海成为top5拿地大户。2017年1-12月,拿地金额上千亿企业共5家:前五家房企拿地金额均超千亿元门槛,五家合计8421亿元,占top50企业的33.2%。前10家企业总拿地金额占top50企业的48.5%,龙头房企土地资源优势凸显,强者恒强态势显著。碧桂园以2645亿元的拿地金额一骑绝尘,继续位居榜首,万科以1844亿元稳居第二位,保利以1461亿元稳居第三位。
房企12月拿地成交量飙升,其中碧桂园在济南、南京、东莞、镇江等地揽地84宗,单月拿地总价超300亿元;保利落子广州、武汉、厦门、东莞等地,拿地金额超160亿元。
2017年,房企积极关注重点城市的收并购机会,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土地资源,为规模扩张奠定基础,其中融创、阳光城等收并购规模名列前茅。
融创2017年上半年以102.54亿元收购天津星耀五洲项目,下半年又收购了万达13个文旅项目。阳光城仅2017年上半年,就通过收购获得52宗地块,总计金额211.56亿元;下半年,阳光城又以64.5亿元获得北京项目。从12月单月来看,远洋以1.42亿元成功收购青岛兴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青岛胶州产业新区项目;保利通过合作方式取得四川眉山市一地块50%权益,支付价款约4.88亿元。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为房企最重点关注区域。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影响,发达的交通、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着大量优秀人才,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众多房企投资的重点,土地市场持续火热。长三角地区top10企业拿地总额高达4880亿元;珠三角和中西部以3353亿元和3089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环渤海地区由于推出土地城市数量较少及热点城市如北京多为联合体竞得,拿地总额位列第四位,为2258亿元。
从城市群拿地企业来看,龙头房企布局更广,中小房企则集中于其深耕区域。如碧桂园、万科、保利在4个重点城市群均列前10,其中碧桂园在3个城市群中位居榜首,中海、恒大除环渤海外在其它3个城市群中均有上榜,融创中国、招商蛇口、龙湖、金茂等房企在各城市群榜单中也出现2次;另外,新城控股、时代地产等房企则分别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在大本营区域拿地较为集中。
从城市排行榜来看,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内一二线城市仍为房企拿地重心。2017年1-12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15503亿元;规划建筑面积top10城市成交30826万平方米。
其中,北京以2796亿元的成交总价继续位于榜单首位,同比上涨228%;杭州和南京市场依旧火热,并分别以2190亿元与1734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2、第3位。规划建筑面积方面,武汉以4542万平方米超越重庆成为榜首,郑州和重庆分别以3691万平方米和3326万平方米位居第2、第3位。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徐州市都市圈规划的修编,带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全年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245%。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重点城市拿地主力多为全国性品牌房企。北京、杭州、重庆和广州约九成是全国性品牌房企。
其中,首开股份拿地金额超过两百亿,以203亿元位列北京拿地榜第一位,前9位拿地金额均过百亿;杭州市拿地入榜企业前三甲均过百亿,融信、金地、滨江集团摘得头三甲;重庆拿地入榜企业较为稳定,金科股份以123亿元拿地金额继续占据首位,凸显企业深耕重庆优势,万科本月超过旭辉位居第二,旭辉第三;碧桂园以237亿元拿地金额拔得广州市拿地企业头筹,广州地铁集团195亿元紧随其后,成为本月广州市拿地企业黑马;保利居第三位。
从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排行榜来看,12月份入榜地块主要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入榜地块中共有2宗位于广州,成交总额为179亿元,占2017年12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总额的31.85%,其中广州增城区地块以132亿元的成交总价高居榜首,创下了2017年各区宅地出让总价的最高纪录。此外,北京、武汉分别有2宗地块上榜,成交总价分别为103亿元和92亿元。广州增城区新塘镇地铁13号线官湖车辆段及上盖地块为排行榜中规划建筑面积最大地块,规划面积88万平方米。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的拿地房企来看,主要为大型央企、国企等龙头企业。12月,广州地铁、保利、中建等央企国企积极拿地,在成交总价top10榜单中,保利拿得3宗地块,成交总价为134亿元,北京上榜2宗地块,其中北京昌平区地块由北辰和金隅联合体以65亿总价、3%自持竞得。2017年,北京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推行,12月份成交的7宗地块中,4宗地块均用于建设共有产权房,市场供应结构进一步调整,长效机制持续探索推进。
朋友圈盛传“郑州限购放松”是真的!